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ACHIEVEMENT
LEARNING
CARRIER
ACTIVITIES
DOWNLOAD
从“小院经济”到“古城客厅”,一条历史街区更新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美学经济的融合共生;艺术鸭数字文创产业园从“非遗项目”到“时尚IP”,一个传统产业转型折射出文化赋能与AI赋能的共荣共生;环虞山徒步越野从“网红路线”到“雄鹰经济”,一项徒步旅行兴起呈现出自然之美与文旅之魅的双向奔赴。
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人文经济学发展点题引路、指明方向。日前,笔者随同苏州“社科专家走基层”调研活动,面对面感受常熟人文兴盛与经济繁荣“两相宜”的魅力所在。这个魅力就是常熟持之以恒通过实施产业创新+文化创意双轮驱动,来点亮人文经济学,打造空间形态“美”、内容质地“好”、经济活力“强”、文化赋能“高”的人文经济新标杆。
亮点之一,聚焦文化鼎新,人文精神一脉相承。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有3000多年文明史、1700多年建城史,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家家都有书房,是一座喜欢读书的书香城市。优秀典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智慧,耕读传家、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一直激励着常熟人勇立潮头、走在前列。20世纪80年代,走出了闻名全国的“碧溪之路”。近年来,常熟传统产业不停焕新,新兴业态茁壮成长,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实现从“纺织时代”到“汽车时代”再到“声学时代”的演变切换,老赛道跑出新速度,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去年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超3000亿元级别的县级市。
亮点之二,聚焦城市更新,城以文兴点多面宽。城市更新既是探索人文经济学的有效途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实践证明,焕新一条街,发展一座城。常熟以文兴城与以文润城相得益彰、比翼齐飞,形成点多线长面宽的“一镇一品”人文经济特色亮点。特别是坚持以城市全域更新为抓手,促进消费升级和能级提升,相继启动历史街区整理更新、既有建筑改造更新等“五大更新”,通过“存量空间”更新,带动“增量价值”提升,推动人文经济与产业赋能的交融。常熟虞山街道以“微更新、精治理、探挖掘、巧利用”为核心理念,相继实施山前坊文化创意街区、通江路“虞美街巷”等10多处更新,探索“文化+生活+美学+情感”的改造模式,平添了城市“烟火气”,带动了片区活化,加快了老城赋能,成为城市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
亮点之三,聚焦产业焕新,科产城人一体发展。人文经济活跃的地方必定是产创融合发达的地方,常熟高新区艺术鸭数字文创产业园就是一个例证。企业既保留传统技艺精髓,又创新现代工艺表达,专门设立“一院两平台六中心”,把AI技术、智能制造注入产品设计、版型、色彩、质感等各个文创环节,开发出尼睿、典舍等十几款子品牌,厚文之道与精工之技的“双面绣”精妙在这里得到完美呈现,产品的附加值有了质的提升,成为线下热卖和线上爆款。近年来,常熟重构“科产城人”四位一体关系,推动“人才生态链”向“产业新赛道”突围破局,围绕“南园、中城、北谷”谋创新,打造常春藤国际人才港,推进中新昆承湖园区开发,建设智算未来城,推动科创空间缝合、产创资源整合、文化产业聚合,打造“先懂你、更懂你”的青春之城、“高品质、高颜值”的宝藏之城。
亮点之四,聚焦融合创新,文创文旅互促共兴。文体旅融合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常熟依托丰沃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完备的城市旅游载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沪苏“半小时空中通勤圈”,实施“文化+”创新发展战略,做好“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文章,打造主客共享共容、文体旅深度融合的“江南文化山水名城”和“国内休闲度假福地”。“常熟村跑”活动至今已举办23场赛事,参赛者超过2万人次,企业组赛超过880多家,引起央视等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虞山街道整合三大片区资源,精心打造11条以历史人文、自然科普、山地运动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其中“虞山雄鹰线”最为火爆,成为互联网探索热词,去年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60%,直接带动了“奔县游”的持续火热。
亮点之五,聚焦业态育新,直播电商顺势胜出。常熟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拥有5000多家生产企业和近千家电商服务企业。纺织服装产业既有文化美学内涵,又有时尚实用功能,与以“人”为核心的人文经济息息相关。常熟抢占直播电商产业发展新赛道,依托服装特色产业带、电商发展生态圈、产业发展配套链,加快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向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施直播电商“万千百十”工程,打造全国知名的电商名城。去年,服装城线下交易额达到1523亿元,电商零售额超过1400亿元,在县市电商竞争力百强榜单中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体现出常熟人文经济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力。
“江南文化”赋能“江南福地”。常熟虞山街道从“小院经济”到“古城客厅”,一条历史街区更新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美学经济的融合共生;艺术鸭数字文创产业园从“非遗项目”到“时尚IP”,一个传统产业转型折射出文化赋能与AI赋能的共荣共生;环虞山徒步越野从“网红路线”到“雄鹰经济”,一项徒步旅行兴起呈现出自然之美与文旅之魅的双向奔赴。从常熟鲜活的案例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赋能的精明增长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情感赋能的经济发展理念,彰显的是一种AI赋能的业态育新范式。
作者系常熟党建学会常务副会长 章桂生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