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ACHIEVEMENT
LEARNING
CARRIER
ACTIVITIES
DOWNLOAD
《苏州日报》2025年08月26日 B03版
置身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宏大格局之中,人文经济正逐渐崛起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人文经济,绝非文化与经济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在深层次上的交融共生,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文化软实力赋能经济硬实力的全新发展范式。张家港,从“苏南边角料”到“全国明星城”,这令人瞩目的完美蝶变背后,是张家港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是对人文精神的不懈坚守与弘扬,更是人文与经济双向赋能、协同共进的生动实践。
挖掘张家港多维度发展实践与人文经济的深度关联
多年来,张家港在文明城市、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在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人文经济始终如一条隐形的脉络,贯穿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入挖掘张家港多维发展实践与人文经济的深度关联,不仅能够清晰解码这座城市的成功秘诀,更可为其未来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与指引。
张家港雄踞前列、实力强劲的经济发展实践给人文经济创新创造奠定了物质的基础。连续30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三名的张家港,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6.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20.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639亿元 ,曾用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千分之三的GDP和千分之一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被中宣部确定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重大典型”。在新时代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的伟大发展实践中,张家港不断迎接新挑战,不断开创新辉煌。
张家港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实践给人文经济创新创造夯实了厚重的基石。张家港是在全国最早推进均等化教育、领先推进城乡一体的乡村、社区卫生中心,在省内最早成立新市民服务中心的县级市。从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到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制度,从首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到创新推出“城市e管家”,从打造口袋公园到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从江浙沪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结算到上海健康专线班车……在文明成为习惯全城常抓不懈的伟大发展实践中,张家港倾心竭力解民忧,一门心思办实事。
张家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实践给人文经济创新创造筑牢了坚实的根基。从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东山村遗址到代表长江文明最早的古文化之一的稻谷、从大唐鉴真圣僧东渡日本成功启航的古黄泗浦遗址到一些古集镇古碑刻,这些氤氲着浓厚历史气息的文明载体既被开发又被保护、既被很好传承又被发扬光大,在年复一年翻天覆地改头换面的伟大发展实践中,张家港不断沉淀历史气息,不断绽放历史魅力。
张家港柔软坚韧、刚柔并济的江南地域文明给人文经济创新创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片典型的长江冲积平原上生活的百姓在长期的垦荒耕种下形成了吃苦耐劳、踏实奋进的品质,既温柔又坚定,既沉静又恒久,既包容又变通,在日复一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发展实践中不断积累雄厚实力,不断丰富精神内涵。
张家港高度重视、一票否决的生态发展实践给人文经济创新创造增添了浓墨的一笔。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的张家港,在秦振华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期间曾采取严格的环保一票否决考核机制,1996年7月张家港成为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且也是当时唯一获评此殊荣的城市,之后连续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等。近年来,张家港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精心打造了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湾……在长期以来坚持不懈重视生态文明的伟大发展实践中,张家港不断擦亮原有名片,不断提升文明品质。
持续激活张家港人文经济创新创造活力的路径选择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坚实的物质文明基础、锐意进取的精神品格等,这些都为张家港人文经济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然而,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人文经济发展的最优解,是张家港在新时代发展中亟待破解的课题。探索人文经济创新与实践发展路径,对张家港来说,既是一场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
坚持恪守以文兴业之道,铺就经济创新活力之路。人文经济学聚焦于打破经济增长与人文发展之间的 “人文悖论”,其核心理念在于构建文化与经济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方面,以文化内涵为经济发展注入灵魂,赋予产品和服务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则依靠经济发展的成果反哺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在实践层面,强化人文要素在新质生产力构建中的核心引领地位势在必行,可通过系统性实施“文化 +”深度融合战略,将文化基因注入工业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科技等多元经济业态中,同时,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培育数字艺术、元宇宙文化体验等新兴文化业态,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消费场景。如此一来,凭借文产融合的强劲驱动力,不仅能够激发市场活力,还能将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如传统工艺、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切实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动能。
坚持恪守以文化人准则,铺就精神价值引领之路。当前正值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关键时期,张家港应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张家港精神新时代内涵理论研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用吃透上下的实劲、锐意创新的闯劲、矢志转型的韧劲和人人奋进的拼劲为张家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时代精神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内化为全体市民的价值共识。同时,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将深厚的人文精神转化为科技创新的灵感源泉、制度创新的思维沃土,使其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张家港新实践的核心精神支柱与价值灯塔,在传承与创新中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恪守以人为本核心,铺就全方位发展之路。人文经济学是价值引领经济学,更加强调突出人的重要性。要坚定锚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建设目标,以率先探索编制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抓手,系统构建涵盖文化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文化创新活力等维度的量化评估框架。同时,将推动经济与文化深度融合纳入区域发展战略核心目标,同步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文化建设成效、人文经济发展实绩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政策制定、项目推进、工作落实充分融入人文底色,形成“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切实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恪守以文润城理念,铺就区域发展质量之路。人文经济学强调将人文要素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人文精神为笔勾勒城市独特气质,让文化基因在城市发展肌理中绽放独特光彩。要以“保护传承与有机更新并重”为核心原则,系统性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一方面,深入梳理城市空间格局,精准识别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文化脉络,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等方式,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功能需求深度衔接;另一方面,聚焦“江、岛、山、水”等特色生态人文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滨江文化带、生态旅游岛、山水人文景观等标志性项目,将自然禀赋转化为人文经济发展动能。同时,推动“科产城人”有机融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产业发展为支撑、城市品质为依托、人才集聚为根本,统筹布局产业园区、科研平台、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宜居、宜业、宜创的现代化城市生态。通过强化文化赋能,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文明典范。
激发人文经济创新创造活力,既是张家港对历史文脉的深情守望,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远见布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张家港将继续以人文精神为魂、以创新创造为翼,持续深化人文与经济的融合实践,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为全国县域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展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县域先行区担当。
作者赵彬系中共张家港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