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DECISION MAKING
LEARNING
AWARDS
ACTIVITIES
DOWNLOAD
一本书,藏着一座城的小康“密码”。近日,记录苏州小康建设的《风正帆悬两岸阔——苏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版发行,引发广泛关注。这是“小康苏州”发展进程里的一件大事,也定格了苏州“高质量全面小康”的高光一刻。
小康是什么?昆山泾河村77岁的黄泉宝老人说,喝着直饮水、一个月3000多元养老金、身体健康,就是小康。泾河村书记费建忠用了一句顺口溜:“推门看得见园子,串门不用拉嗓子,关门用不着栓子,出门摸得出票子。”姑苏区苏锦街道幸福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金平则拍了拍口袋:“村民们鼓起来的钱袋子,就是小康。”
在《风正帆悬两岸阔》这本书里,对于苏州小康模样的记录和描述,整整用了10个章节。
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到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正是与一个个“人”的感受鲜活对照、互为印证。作为全书的第一篇章,苏州的小康历史,既展现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又系统完整地总结了苏州成就和苏州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解析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内涵。
苏州的全面小康不单单是“富口袋”。收入的增加、物质财富的积累,同步包含了文化的丰富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地级市,苏州有自己的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民族管弦乐团;苏州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超过0.96平方米;2018年,苏州位居“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全国地级市阅读指数第一;2020年,苏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五连冠”,2021年又朝着“文明典范城市”进发。
很少有城市能像苏州一样,与“两个一百年”有着如此特殊而紧密的联系。从小康目标印证地,到“可以勾画现代化”的先行区,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苏州在四十多年时间里发生的变化,成为“小康中国”历史性跨越的鲜活样本。
回顾苏州的小康之路,更深的意义在于放大“样本”、解构“经验”。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低调务实,向上突破,坚持用发展的成果来证明走过的道路;不吃老本,向创新要生产力,持续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型;全面协调、系统思维、超前谋划,注重民生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创造,苏州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上限。《风正帆悬两岸阔》的第二篇章,就落点“解构”——对苏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战略、实现路径进行理性分析,深入解读苏州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特别而紧密的联系。编写组的专家坦言,在全书长达一年的编写过程中,自身对于苏州过去几十年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印象和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检测报告2019》显示,在前100名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全面小康排名指数中,苏州排名全国第三,居深圳、杭州之后;在百名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中,张家港、昆山、太仓、常熟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四、第五位。
今天,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讨会举办,旨在通过系统总结“苏州小康”的建设,探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路径。一本书,记载苏州故事、铭刻苏州记忆;一本书,亦在生动的苏州实践中,触摸“小康中国”的强劲脉动。高点实践,不断丰厚“小康中国”的苏州样本;高点接力,更铺展新时代苏州现代化强市的发展之路。极限突破,协调致美,生生不息——苏州历经磨砺始终生机勃发的奥秘,也是中国高质量全面小康的珍贵启示。
(来源:“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