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06-15

各县级市、区委宣传部、社科联,各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社科联年度工作安排,现就做好2022年度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社科普及价值引领,以提升社科普及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社科文化知识需求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社科普及活动,推动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提升,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申报对象

全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各社科类社会组织和其他开展社科普及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申报扶持项目。

三、申报时间

2022年6月13日至6月24日

四、申报要求

1. 申报选题

(1)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

(2)国家战略和政府政策解读:对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制造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及政策的相关知识进行阐释;宣传普及“十四五”规划纲要、苏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相关内容。

(3)社会科学知识及民生领域相关内容宣传:宣传普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知识;反映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及科学防疫相关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苏州的文化名人、民风民俗、家风家训以及非遗传承中体现苏州特色的优秀地域文化知识。

2. 申报类型

(1)普及活动类。围绕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概念、方法,梳理重要知识点和经典问题,开展普及化解读,为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提供基础支撑。主要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社科主题普及活动(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社科成果展示、社科书市、图书出版、读书班、文化交流考察等);系列主题讲座或讲坛;社科文艺展演。

(2)新媒体传播类。借助科技手段,推动社科普及讲坛讲座、展览、咨询等传统普及模式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创作社会科学“微讲坛”“漫视频”,提升社科普及可读性、可视性和交互性。主要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制作社科普及短视频、微讲座,建设社科普及网站、APP、微信公众号。

(3)普及成果类。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解答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传承文明、传播人文社科知识等,策划、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围绕宣传党和国家发展理念、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各类创意产品。主要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社科普及纸质读物、社科普及宣传挂图、社科普及手册和社科普及文创产品。

(4)普及服务类。从公众关切出发,对国家重大战略及政策相关知识进行阐释,引导公众正确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从公众日常生活出发,结合典型案例解释生活万象,服务生活需求。主要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援助咨询、生态环保普及、科学防疫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五、工作程序

1. 项目征集。各县级市、区社科联负责发动指导扎口本地区申报工作,指导各申报单位按规定要求提交《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申报书》(附件1)。

2. 初步筛选。各县级市、区社科联对项目申报单位进行组织机构认定以及项目实施能力评估后,按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排序,并于6月30日之前将项目申报书和汇总表(附件2),纸质打印并盖章后报市社科联科普处。

3. 组织评审。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经集体研究后,向社会公示入选项目名单。

4. 项目实施。对入选项目拨付扶持资金。2022年度计划扶持项目35个左右,按照一类扶持3万元、二类扶持2万元、三类扶持1万元三个档次给予扶持资金。各单位按照《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实施管理要求》(附件3)进行项目管理,有计划开展活动,留存活动资料,做好活动记录。

5.项目总结。所有入选项目均需当年完成,各单位于11月底前形成结项报告(具体要求见《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实施管理要求》)报市社科联科普处。

联系人:贾薇  联系电话:68616633。


附件:

1.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申报书

2.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汇总表

3.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实施管理要求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

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2年6月13日


附件1 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申报书.doc

附件2 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汇总表.doc

附件3 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实施管理要求.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