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DECISION MAKING
LEARNING
AWARDS
ACTIVITIES
DOWNLOAD
桥头航船通苏杭
望亭,是江南水乡,傍湖襟河,通江达海,水路交通运输非常发达,且与民众生活休戚相关。因而当地有不少俗语,均与航行、与运河尤其是江南运河段相关。比方说“老大多仔使翻船”这一句,说破了人人都要拿主意时反而平添了做事的风险。还有“唐伯虎叫船,摇到哪里是哪里”,是根据风行吴地的“三笑”故事中唐伯虎雇小舟从虎丘山塘经浒墅关、望亭往无锡去追秋香所坐的华府大船情节而来。另外还有“三月半,金锣筛筛开香船”,讲的是每到农历三月中,人们纷纷坐船南下,最远到杭州烧香的热闹场景。
在望亭,自古就有农历三月十五开始前往杭州灵隐寺烧香拜佛的传统。据当地乡民口述,在望亭,传说人在投胎之前,先要被上苍安排去杭州“掮扫帚”,因而人投胎成功后到杭州去烧香,除了一般的祈求平安外,还多了一层“故地重游”还愿的意思。心诚的人,要连续去三次或者六次,甚至九次。而在望亭下塘的农村妇女要到杭州去烧香,都集中到杭桥头乘船出发,启航之前还要敲金锣,祈求一路平安。到了杭州,由香头带领一路前行,进香拜佛。过去做这个生意的主要是一家姓朱的船行。朱家雇了六七个船工,有两只木船,旺季时三四天就发一次船。过了烧香期,他们就专为镇上的商店运输货物。冬天,航船靠岸,还要进行保养,往往是涂上桐油,预防船体腐烂。朱家老板看到有些穷困人家的妇女没有钱乘船,但也想去烧香,于是动了善心,让她们免费坐船去杭州。这些从来不出远门的妇女,闻不惯船体的桐油味,很多人就晕船了,有的人还说后悔来乘船。船工听到了她们说的话,很不是滋味,脱口而出:“白乘了航船还嫌桐油臭。”这句话后来在望亭广为流传,成为尽人皆知的俗语。
另外据当地乡民口述,传说望亭有个许姓大户曾在离大运河不远的牡丹港南岸造起航船,专做客运。为招揽客户,许家将船造成龙的造型。许老板为了方便乘客上船,在牡丹港大运河口造了一座大木桥。由于龙船停靠在此处,所以大家就把这里叫作“游龙木桥”。随着历史变迁,木桥改建为石桥,但桥名一直还是叫“游龙木桥”。许老板还在航船上提供饭菜点心,晚上住宿提供被子。许老板还请来了能说会道的人到各村各巷游说,讲杭州如何美丽,寺庙中的佛爷如何显灵等招徕游客。当地有个刘三姑就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了原本并无去杭州烧香意愿的妇女纷纷报名。但等到报名去杭州的烧香客兴冲冲按时来到游龙木桥乘船,却不见组织者刘三姑的踪影,结果大家找到刘三姑时,她正若无其事地在家中灶头前烧饭,于是望亭就有了这句流行俗语:“三天三夜上杭州,四天四夜还在大屋灶前头。”意思是骗人家去做事,自己却在家偷懒。
——节选自《苏州运河十景故事》文字:蔡斌,绘画:毛翰音
来源:苏州石湖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