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DECISION MAKING
LEARNING
AWARDS
ACTIVITIES
DOWNLOAD
(一)2008年度主要工作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市社科联密切联系社科系统的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紧紧依靠广大社科工作者,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开展好各项社科普及、宣传和研究工作,为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市民人文素养,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认真抓好理论武装工作
2008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在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组织全市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200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年初就组织全市900多名镇局级领导干部分五批,进党校进行十七大精神的专题培训。并充分发挥市社科普及宣讲团的作用,深入到各镇(区)、村、街道、社区、企业进行十七大精神的宣传辅导。还举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党章知识竞赛,并通过电视向全市进行了播出,进一步深化了全市的学习。
二是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积极主动地为全市的理论学习提供服务和保障,编印了11期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推荐了几十本学习参考书目。另一方面,是认真组织全市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收到了100多篇学习体会文章,并在《吴江日报》刊登了3期市四套班子领导的理论学习文章。
三是认真组织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理论研讨。2008年是我国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30周年,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解放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举办了“实现新一轮解放思想,谋求新一轮发展超越”座谈会,并与《吴江日报》合作,组织了一期学习沙龙。
四是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提出了每个领导干部人人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人人阅读2本以上理论书籍,人人开展学习体会交流,并向每个领导干部推荐了20本学习书目。还在全市分别组织了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学习与生态文明、学习与解放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四个“学习日”活动,号召全社会都来参与学习,还与市文广局共同组织了吴江市第二届市民读书节活动。
二、以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为中心,积极开展社科课题研究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应用性研究,破解各级党委政府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社科工作的重要内容。2008年以来,市社科联充分发掘和利用组织和人才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科研究。
一是围绕吴江改革开放30周年。与苏州大学合作开展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江苏吴江市调查》的课题研究。目前,该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2008年12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市四套班子领导、吴江原老领导代表、机关及企业家代表共80余人出席会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是着眼应用课题开展研究。2008年,市社科联继续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社科重点应用课题的评选和征集。年初召开了2007年度重点应用课题评审会,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以及10个鼓励奖,为了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还把获奖的成果汇编成册,提交领导决策参考。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吴江市2008年度社科重点应用课题研究的通知》,提供了十个方面的参考选题,目前已收到课题论文20多篇。
三是抓好社科成果的推荐和上报。为加快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扩大我市社科研究在苏州乃至全省的影响,市社科联抓住时机,不断将我市社科研究成果向上进行推荐申报。2008年,市社科联从上报课题中,选取了市党史办陆建忠、陈云根同志的《吴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与思考》,参加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从重点应用课题中,精选了王庆同志的《县域基层社科联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沈卫良同志的《吴江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张志刚、傅冬梅、嵇为超同志的《和谐社区建设视野下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篇文章,参加了苏州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全部入选论文集。
三、以提升市民人文素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社科知识的宣传普及
市社科联始终把推进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实施,在抓好经常性社科普及宣传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集中性社科普及宣传活动的作用,并加强了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形成了社科普及宣传的立体式网络。
一是成功组织举办了第三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去年9月19日至25日,我市作为苏州市第三届社科普及宣传周的主会场,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廖进,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社科联主席高志罡等省、市领导参加了开幕式。为确保本届宣传周活动圆满成功,市社科联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共开展了10项大的活动,主要有:社科普及宣传周开幕式暨广场咨询活动、“电信杯”吴江市社科知识竞赛、“垂虹讲坛•上海世博”讲座、社科知识进社区、“反对邪教、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科普影展、评选表彰吴江市首批社科普及基地、“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家庭”主题沙龙、吴江市民间瓷器收藏精品展、社科类图书打折优惠展销等。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得到了全市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大部分都派人参加了开幕式暨广场咨询活动,并精心准备了展板、宣传资料等。2008年我市举办的第三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还被省社科联表彰为“优秀组织工作奖”。
二是“鲈乡社科大讲坛”的知名度进一步叫响。初创于2006年的“鲈乡社科大讲坛”自开设以来,共举行各类讲座200多场,听众逾10000人次,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为了进一步打造这个品牌,去年市社科联自加压力,将宣讲范围从松陵、盛泽、震泽三地扩展到全市各镇(区),宣讲课题从50多个增加到70多个,开设讲座从60多场增加到100场。在提高社区教育层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鲈乡社科大讲坛”还获得了苏州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并被苏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作为优秀社科讲坛,推荐上报省委宣传部。
三是高标准推进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我市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宣传的主要阵地。2007年,苏州市社科联命名了首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在此基础上,2008年吴江市社科联制定了《吴江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在各单位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经过严格审核,共命名了七都镇开弦弓村、吴江市博物馆、吴江市图书馆、吴江市档案馆、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柳亚子纪念馆、震泽镇师俭堂、吴江丝绸陈列馆等八家单位,作为我市首批社科普及基地,并在第三届社普宣传周开幕式期间进行了授牌。
四、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各项纪念活动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市上下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市社科联认真贯彻市委“关于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的意见”精神,精心策划各项纪念活动,积极参与并组织了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了“为吴江喝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为了更好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与市党史办、吴江日报社一起,组织开展了“为吴江喝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在近三个月的时间,共收到各类征文225篇,最后经专家评审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打分,共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0个,鼓励奖30个。我们还将把获奖征文汇编成册,作为长久的纪念。
二是评选出了吴江市改革开放30年10件大事。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改革开放30年来,吴江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会同市文明办、市档案局、吴江日报社等单位,在部门推荐、专家座谈的基础上,初选出20件大事,在《吴江日报》上刊载,请全体市民投票。共收到有效选票3505张,并遴选出10件大事,提交给市领导审定。最后确定了乡镇集体企业的异军突起,民营经济成为全省“领头羊”,吴江撤县设市,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壮大,设立经济开发区,费孝通26访江村等为吴江改革开放30年10件大事。
三是精心筹办吴江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及座谈会。为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30年来吴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市社科联积极参与了“创造辉煌,成就未来――吴江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的筹备工作。从选照片到撰写解说词、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布展,都付出了许多的努力。12月19日图片展正式开幕,得到了市领导,以及参观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另外,社科联还积极参与了吴江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吴江改革开放30周年电视专题片等系列纪念活动,并组织了苏州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在我市的巡回报告会。
五、以促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为目标,不断挖掘社科资源、强化学会管理
近年来,为了促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营造浓厚的环境和氛围,市社科联不断挖掘社科资源,创新管理手段,改进工作方法,有效地增强了社科系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是举办了首届社科骨干培训班。针对我市社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事社科研究的人数不断增多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社科工作者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科联系统的沟通和交流,市社科联组织举办了首届社科骨干培训班,并邀请了原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苏简亚,市经贸委主任王剑云等领导,为学员进行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是积极推动吴江市费孝通研究会的成立。经过长期努力,多方协调,2008年全部完成了吴江市费孝通研究会成立的法定手续,于11月16日正式成立了。民盟中央、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单位、院校,以及费老的亲属、生前好友、学生等1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全国各地的网站、报纸纷纷报道了全国第一家费孝通研究会的成立。
三是充分挖掘吴江的人文历史资源。吴江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开展社科研究和宣传的有利条件。2008年市社科联重点抓了《吴江名人录》的编撰工作。通过约请专家学者,经过几轮专题研究审定,共筛选出吴江名人142名,为了全面展示吴江名人风采,专门组织了精干的创作班子进行文字撰写和配图,目前本书的编撰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正排版付印,设想以此为2009年吴江建县1100周年献礼。
四是积极整合南社研究资源。为充分利用南社这一吴江宝贵的人文资源,扩大吴江的影响。一方面,组织人员到上海金山区参观了姚石子纪念馆,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09年南社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另一方面,邀请了中国南社和柳亚子研究会、上海南社研究中心、省南社研究会等10多位专家来吴江,召开选编《南社百贤》座谈会,设想编印出版《南社百贤》,以此纪念南社成立100周年。
五是认真编印《吴江哲学社会科学通讯》。市社科联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坚持创品牌、出精品,认真出好每一期《吴江哲学社会科学通讯》,2008年4期已全部与读者见面,并得到了市领导和广大会员的认可,许多热心的老同志还经常打电话来向编辑部索要《通讯》。
六是做好所属会员单位的指导服务工作。2008年主要参加了市会计学会、税务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城市管理学会、老年学会、行政管理学会、群众文化协会、和合文化研究会等多个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积极为吴江市酒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出谋划策,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回顾2008年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中心,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上成效还不显著,真正具有前瞻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课题研究成果还不多,“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二是联系学会,充分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上还不深入,服务学会、依靠学会、推进学会工作方面工作还不到位。三是营造声势,开展有影响、受关注的大活动、大动作还不多,在组织策划的水平和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所有这些差距和不足,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对于全市社科工作者来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机会难得。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纪念吴江建县1100周年、南社成立100周年、建国6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发展困境、环境保护、就业安置、公共服务、扶贫帮困、城市化推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哲学社会科学面临新的考验和任务,都需要我们自加压力、认真对待、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谋求社科工作的更大作为,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更大发展。
2009年,全市社科工作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活动、打好三张品牌,做好四项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水平,进一步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局面。主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推进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按照中央的部署,2009年将在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理论工作要紧密结合活动的开展,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9月19日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所作的,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第十一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是抓好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和攻关。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相对会比较突出,全市社科研究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应用性课题的研究和攻关,帮助各级党委政府解决好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切实发挥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三是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始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广大社科工作者应尽责任。2009年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带头示范效应,积极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努力打造一个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参与阅读的环境和氛围。
二、突出两大活动
1.纪念吴江建城1100周年活动。2009年是吴江建城1100周年。为此,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主要包括:一是召开纪念吴江建城1100周年座谈会。将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就吴江的历史传承、吴江的历史贡献、以及当代吴江人的价值追求等问题展开学术研讨,以求在更深的层面上寻求吴江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内在的精神支撑。二是编印出版《吴江名人录》。为了在更广的范围内普及宣传吴江的人文历史,更强烈地激发吴江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市社科联将会同相关单位编印出版《吴江名人录》,力求通过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展示吴江名人的亮丽风采。三是深入开展“吴风越韵,精诚致远”吴江城市精神的宣传。我们将结合吴江建城1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吴风越韵,精诚致远”城市精神的宣传和解读,通过文学创作、文艺演出、文化展示等活动,全方位阐释和宣扬吴江的城市精神。
2.纪念南社成立100周年。2009年是南社成立100周年,为了进一步挖掘南社资源、扩大南社的影响、提升吴江文化内涵,市社科联将会同相关单位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主要包括:一是召开南社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暨百年南社学术研讨会。我们将加强与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以及上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在2009年11月份在吴江召开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暨百年南社学术研讨会。二是召开“南社研究成果首发式”。据初步统计,到2009年下半年,全市范围内将有5至6本与南社研究相关的专著和书籍出版,我们将通过举办“南社研究成果首发式”,集中展示吴江开展南社研究的热情和成果,进一步扩大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三是编印出版《南社百贤》一书。为了纪念南社成立100周年,市社科联将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编印出版《南社百贤》一书,以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普及南社的人文历史和南社的革命精神。四是举办一系列与南社有关的展览。如“两岸南社书画作品交流展”、“南社百年陈列展”、“南社诗抄作品展”等,力求通过南社这一平台,拉近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扩大吴江在南社后裔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三、打响三张品牌
1.继续办好“鲈乡社科大讲坛”。“鲈乡社科大讲坛”是我市社科普及宣传工作的一张名片,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何进一步创新讲坛的形式,扩大讲坛的影响,发挥讲坛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2009年,我们将努力克服师资紧张、课程难定、授课不均等问题,进一步增加课程吸引力,充分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全社会的社科宣传普及活动。
2.继续办好第四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通过三年的努力,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已经创出影响、打出品牌、形成惯例。2009年,我们将继续着力办好吴江市第四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力求通过精心的策划、周密的组织,使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形成广大市民增长社科知识、了解社科信息、参与社科活动的载体和平台。
3.继续努力办好《吴江哲学社会科学通讯》。《吴江哲学社会科学通讯》是我市社科界交流、沟通和争鸣的一个平台,也是展示我市社科研究整体水平和风貌,展示吴江深厚人文社科底蕴的重要载体。目前,《通讯》已经办了9期,整体反映较好,但还没有形成特色,创出优势。2009年开始,各学会、协会、研究会每年至少要推荐一至两篇质量上乘的稿子,报送两条以上的活动信息。每年我们会对各学会的报送情况做一个统计并在《通讯》上进行公布,作为评选优秀学会的一个重要依据。2009年,我们还将在扩大《通讯》的发放范围上做文章,通过邮寄到社区、学校等办法,通过在图书馆设立赠阅点的方式,逐步扩大受众面和读者群。
四、做好四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社科队伍建设。繁荣发展我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需要依靠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2009年将进一步加强对学会的管理和指导,充分调动各学会的积极性,增强各学会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举办社科骨干培训班、开展分片交流活动等手段,积极推进社科联系统各学会的交流和沟通,努力打造一支多层次、高质量的社科研究者队伍。
2.组织社科优秀成果评奖。2009年是“吴江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评奖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社科评奖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评奖活动中来。同时,要完善成果评奖的评价标准和评审制度,以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质量;对于获奖者,除了经济上的奖励,更要探索如何进行精神奖励,特别是如何加大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以起到更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3.继续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为加大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的力度,2009年,将在去年建成8个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全市社科普及基地的资源分布情况,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做好第二批吴江市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同时,将加强对社科普及基地的管理和检查,切实发挥好社科普及基地在传播社科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4.开通吴江市社科网站。为促进社科知识普及、加强学会沟通联系、提高社科宣传的现代化程度,2009年将正式启动吴江社科通讯网站建设。网站开通后,全市的社科工作规划、社科评奖、重点应用课题申报和结项、学会管理等工作,也将逐步实现网上申报和管理。条件成熟后,还将陆续推出《吴江市哲学社会科学通讯》的电子版读物和“鲈乡社科大讲坛”的视频资料,以进一步打响品牌、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