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DECISION MAKING
LEARNING
AWARDS
ACTIVITIES
DOWNLOAD
近年来,在中共苏州市委的领导下,我市社科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开展社科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社科知识普及工作,努力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在苏州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良好的学术风尚和学术道德,确立了社科界的良好形象。
良好的学风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健康发展、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其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作用。全市社科界要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把学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在学风建设方面,我市还存在诸如学术研究功利化、学术批评庸俗化、学术活动浮躁化等一些与坚持科学道德、遵从学术规律不相符的行为。为净化研究环境,维护学术声誉,保护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向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出倡议,倡导“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治学精神,进一步树立德学双馨的良好风范,把我市社科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树立科学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深刻认识和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律和特点,清醒自己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努力研究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实践出真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发展前沿,把握实践最新发展的趋势、规律、特点,积极探索,用有说服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
三、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尊重研究者的学术自由,发扬学术民主,鼓励探索,激励创新。提倡积极、健康的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倡导合理、合法的交流方式。努力做到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无端生事,不搞庸俗批评。反对借“争鸣”、“商榷”之名,恶意攻击他人,宣泄个人情绪。
四、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一个有志于社科研究工作的人,要有事业至上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惑。精益求精而不急功近利,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反对把学术研究当作追求个人名利的工具或培植个人小圈子的途径 。反对实用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五、自觉遵守学术道德。不断增强自律意识,讲求社科工作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良心”。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摈弃违背科学的丑陋、不良行为,共同营造维护科学尊严的学术环境。
六、加强团结协作。本着促进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加强研究中的合作交流,鼓励和谐合作,提倡平等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对于不同学术看法和意见,应持欢迎和包容的胸襟,不搞意气之争,不搞捕风捉影,严禁造谣中伤、恶意不实举报等。
健康的学风建设,有赖于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监督。让我们携起手来,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和思想理论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在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学术精品。
苏州市社科联常务理事会
二00七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