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路》、《和谐社会理论与苏州实践》首发式举行
2006年03月31日
 |
|
苏州之路 |
|
 |
|
和谐社会理论与苏州实践 |
|
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贵在实践、贵在建设、贵在总结,昨天,凝结着我市社科界心智的两部理论研究成果,《苏州之路―――“两个率先”在苏州的实践及理论思考》、《和谐社会理论与苏州实践》,在市会议中心举行的首发式上正式“亮相”。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向群,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少东,以及省市理论专家学者、新闻单位代表出席首发式,并就苏州“两个率先”进程、“和谐苏州”实践等问题展开热烈理论研讨。
2005年是我市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党中央、省委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苏州”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围绕推进“两个率先”、“和谐苏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织本市理论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作为专题研究的成果,《苏州之路》、《和谐社会理论与苏州实践》两书,对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大以来的各项任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苏州“两个率先”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践进行了全面研究、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两书集中展现了我市社科界整体理论研究水平,并为苏州探索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提供了崭新理论指导。
王荣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苏州之路》、《和谐社会理论与苏州实践》两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表示,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虽然我市在推进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巩固小康建设成果、提高小康水平,使苏州“两个率先”与和谐社会建设让群众普遍满意、让外界广泛认可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他要求全市社科理论界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加强规划和组织,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苏州“两个率先”的最新实践探索,组织社科界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繁荣发展苏州哲学社会科学,为苏州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苏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理论研讨会上,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文虎,省委《群众》杂志社社长周毅之,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燕丽,南京大学商学院沈坤荣教授等先后发言。
(skl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