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DECISION MAKING
LEARNING
AWARDS
ACTIVITIES
DOWNLOAD
研究基地: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
首席专家:刘志彪、徐 莹、宋 则
课题名称:新一轮开发形势下江苏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研究
课题负责人:宣 烨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课题组成员:徐 圆、孔群喜、许祥云、余泳泽
[内容提要]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江苏现代服务业面临新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市场支撑不足、缺乏主体拉动、政策支撑不够和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等制约因素。为此,建议江苏以新兴行业、新兴业态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层级提升;以分工合作为基础,实现城市间层级分工与大都市圈协作分工网络的耦合;注重高层次人才、知识资源、创新资源等高端要素的引进与培育,以能力成长推动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的培育;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培育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建设“苏南现代服务业改革试验区”;实施现代服务业“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利用资源。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配合转型升级与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的召开,省社科联组织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及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形成系列决策咨询报告,近期将陆续上报。
当前,新一轮对外开放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加快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难得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江苏应把握对外开放新机遇,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
一、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的基础条件
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为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奠定了规模和结构基础。2011-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由17131.5亿元增加到3039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从2010年的41.4%上升到2014年的46.7%,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提高近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省金融、物流、商务、信息和科技研发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年均增速达到15.7%,高于同期服务业增速5.5个百分点。
2.新兴现代服务业保持高成长性、产业规模也快速扩张,为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奠定了行业、业态基础。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数字文化、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服务外包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合同执行总额年均增速超过40%。2014年6月底,全省服务外包企业达到7781家,带动从业人数超过100万,位列全国第一。
3.人力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为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奠定了科技、人才基础。2014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较2013年增加了300多亿,达到1630亿元,占GDP的2.5%;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18.89万人。2013年,全省人力资本投资达8387.22亿元,占GDP的14.2%,仅省级财政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就达17.2亿元。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农业成为人力资本和科技研发投入最多的行业。2014年11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激发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4.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模大、集聚效应明显,为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奠定了载体基础。2014年全省拥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13家、市级300余家,集聚区建设也由当初的偏重规模扩张转向规模与质量并重提升阶段。2013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20344亿元,同比增长43.6%,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省服务业增速(9.8%)33.8个百分点。吸纳入区企业约15.5万家,就业人员180.2万人左右。
二、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的制约因素
1.制造业低端、加工贸易占比高,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培育市场支撑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在出口导向战略推动下,江苏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呈现两方面特征。一是行业发展层次低;二是加工贸易占比高,且多数以外资形式出现。但无论是以加工贸易为指向的外资企业还是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的本土加工企业,其制造环节引致的中间服务需求绝大多数并不在国内,甚至在国内就没有高端服务需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正是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缺乏高端服务需求意味着缺乏市场支撑。
2.服务业整体结构欠优,发展能级不高,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培育压力较大。目前,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高居40%左右。科研业、计算机和软件、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同时,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品牌企业相对较少,产业带动力、辐射力较小,主体支撑较为薄弱。2013年,全省百强企业中,服务业企业仅有 16 家。从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排名情况来看,自2010年以来江苏新增名额只有1名,与江苏经济、江苏服务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难以相称。
3.行政垄断和歧视性政策以及行业规制不规范,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培育受到制度束缚。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金融、保险、电信、铁路等是典型的行政垄断行业。行政垄断还伴随着制度性进入壁垒,体现为非国有企业的准入障碍。此外,涉及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尤其缺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同时我国一些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执行缺少透明度,导致行业管理较为混乱。对江苏而言,主要表现为:行业门槛过高,对社会资本进入依旧有很多限制;行业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有多头管理、行政分割的现象;税收体制不合理,营改增后,分销服务业由于税率和抵扣等因素,出现实际税负不降反升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束缚现代服务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有效发展,竞争新优势的培育困难重重。
4.区域间服务业资源竞争激烈,产业协同效应难以显现,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缺乏整体内源性动力。近年来,服务业占GDP比重成为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新目标。地方政府通过压低土地价格或变向“低价”、财政补贴、共建产业园、评优认定等方式展开竞争。地区竞争、政策激励的直接后果是服务业发展内源性动力缺失,即不是基于提供中间需求的分工拓展,而是具有明显的人为政策推动。
5.现代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的培育受到活力和空间约束。与国内其它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现代服务业开放程度整体偏低。一是在国家开放领域,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与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开放程度总体处于偏低水平;二是在国家尚未对外开放的领域,特别是文化、教育、医疗及娱乐等行业,对内开放程度较低;三是江苏不仅自身可跨区域、国际化发展的大型服务企业较少,且进入江苏的全国性及国际大型服务企业的数量与制造业大省相比,数量也相对不足,竞争新优势培育受到活力和空间约束。
三、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的政策建议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要努力达到三个同步: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同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拓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重点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业态培育同步,增强现代服务业的质态能力。
1.以新兴行业、新兴业态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层级提升。一是注重从新兴产业、高端环节、新兴业态的培育入手,以增量扩展实现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层级提升;二是“传统行业提升”与“新兴行业培育同步”,更加注重质态提升,尤其是以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低成本的生产性服务。
2.以分工合作为基础,实现城市间现代服务业层级分工与大都市圈协作分工网络的耦合。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分工与城市层级分工相统一的分工协作模式。此模式下,南京主要发展研发、软件信息、专业性服务、区域性金融中心等间接地为制造业服务的产业;苏州、无锡等其它地级市主要发展物流仓储、一般性商务、日常性金融等直接地为制造业服务的产业。通过不同等级城市间分工与合作,避免行业雷同与同构。二是企业职能分工与城市层级分工相统一模式。此种模式下,南京、苏州承接大企业总部,以针对大企业内部高层部门的服务功能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其它地级市承接大企业地区分部和职能分部,以针对大企业内部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功能为重点,发展分支性和功能性服务机构。以城市资源禀赋为依据,将企业内部不同职能布局于不同等级城市,实现城市资源与企业内部职能有效衔接。
3.注重高层次人才、知识资源、创新资源等高端要素的引进与培育,以能力成长推动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的培育。一是调整要素供给结构,优化江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企业知识、技术的积累与开发活力,开发知识、技术等资源,培育专业服务机构,继续实施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工程,特别是加大服务业领军人物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二是营造企业创新氛围,鼓励和鞭策企业普遍走上自主创新道路,改变以往缺乏对发展技术和能力长期承诺的行为模式,以知识生产、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4.实施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工程,培育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实施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工程,以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苏南现代服务业高地为契机,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高端突破,鼓励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机构规模等方面增加投资,发挥这些企业的行业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以“立足存量抓增量”为核心,鼓励支持产品附加值高、有实力的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加快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步伐,促进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培植若干个超百亿元、超十亿元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5.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争取“苏南现代服务业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是需要探索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降低市场准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加快土地转型利用、推进贸易便利化、创新市场监管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二是强化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积极争取相关试点改革在江苏先行先试。三是多方位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现有6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在现代服务业各领域、多环节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四是创造条件,争取上级部门批准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由南京市扩展到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城市,成为“苏南现代服务业改革试验区”,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呼应。
6.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国际空间。一是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从事贸易分销、物流、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医疗、文化传媒、技术设计、中介咨询、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业务;二是鼓励江苏新华传媒集团、江苏凤凰集团、江苏苏广传媒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走出去”,传播苏商精神,打造苏商文化品牌;推动舜天国际、汇鸿国际、苏豪国际等在境外开展各类服务贸易;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江苏服务业“走出去”领域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