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NEWS
RESEARCH
POPULARIZATION
DECISION MAKING
LEARNING
AWARDS
ACTIVITIES
DOWNLOAD
课题名称:价值链分工与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课题负责人:朱英明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课题组成员:董艳梅、朱婷婷、张 鑫、杨连盛、王奇珍、吕慧君、季书涵、卢 誉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制造业以贸易性嵌入和产业性嵌入的形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在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也出现了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的“结构封锁效应”。为此建议:第一,加强对价值链分工下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推进力度;第二,构筑“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的进取转型升级理念;第三,开启“稳健直行”向“弯道超车”的跨越转型升级通道;第四,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耦合的转型升级模式;第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创新平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配合转型升级与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的召开,省社科联组织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及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形成系列决策咨询报告,近期将陆续上报。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制造业以贸易性嵌入和产业性嵌入的形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然而,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要素环境制约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江苏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增长战略正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严峻挑战。
一、江苏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历程及特征
1.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是江苏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起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对外开放局限于部分城市和地区,制造业加工水平较低,原材料短缺,加工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发展比较缓慢。1990—1997年是飞速发展阶段,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以后,江苏出现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加工贸易快速发展。1998—2008年是稳步发展阶段,江苏通过加工贸易已深深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为全球的“制造工厂”。2009年至今是调整发展阶段,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江苏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呈逐年下滑趋势,但是这一时期加工贸易结构开始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双高”方向演变。
2.特征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江苏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整体参与外部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间参与程度有所降低。第二,制造业增长方式呈现外向型(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内向型(嵌入国内价值链)“双轮”驱动特征,但更多地是依赖外向型驱动方式,而江苏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与此非常类似。第三,江苏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行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这说明伴随着价值链分工,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在同步进行。第四,江苏制造业嵌入国内价值链的主导行业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比例下降,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比例上升。就江苏四大传统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状况而言,冶金行业参与分工的程度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纺织、轻工、建材三大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且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除轻工行业的贸易竞争力呈现出下降趋势外,纺织、建材和冶金行业的贸易竞争力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二、江苏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省内外比较
1.省内比较。从纵向上看,江苏三大区域经过21世纪前五年的积极嵌入期之后,贸易性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全球价值链的领导者将从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利益,三大区域嵌入全球价值链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横向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苏南贸易性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水平一直远高于苏中和苏北,苏南外资依存度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苏中和苏北外资依存度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苏北总体上产业性嵌入水平较低。这说明长期产业性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战略给苏南带来了较长期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制造业成本上升和率先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这是苏南地区产业性嵌入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苏中和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自身资源优势和地区产业政策优势,促进了其低端产业性嵌入全球价值链水平的提高。
2.省外比较。广东是加工贸易比重最高的省份,其历年加工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都高于其他省份。这反映了广东经济的高度外向性,表明其在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总量规模来看,江苏外资流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利用外资总量高于浙江、上海、山东和广东等沿海省市。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是沿海五省市FDI利用的最主要行业;从FDI利用的行业分布看,最主要的流向是房地产行业。江苏资本密集型的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制造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也是FDI流向的主要行业,这说明江苏嵌入全球价值链并没有改变主要定位于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状况,即从国外输入资本品,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组装后再出口,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得到利益仍然是价值链低端的低附加值环节。
三、价值链分工下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嵌入全球价值链是避免被边缘化的前提条件。江苏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位置,谋取更大战略利益。
1.加强对价值链分工下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推进力度。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协调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制定、督促与检查转型升级规划、法规和政策,明确任务分工、工作进度和责任,抓好落实。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破除不利于参与价值链分工的要素流动体制、机制、管制和税制的束缚。
2.构筑“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的进取转型升级理念。要审时度势,处理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关系,深入了解与分析价值链分工下江苏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并借鉴发达国家价值链分工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教训,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抓住本质、把握规律、科学决策。
3.开启“稳健直行”向“弯道超车”的跨越转型升级通道。研究表明,虽然江苏制造业总体上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但是部分制造业行业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这说明,江苏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总体上要遵循价值链分工的基本规律,以“稳健直行”的方式渐次在全球价值链上向高端攀升;同时也要适时开启“弯道超车”的转型升级模式,在参与价值链分工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既是全球经济缓慢发展之际,也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立足于江苏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现实,开启“弯道超车”的跨越发展模式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4.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耦合的转型升级模式。建议省科技厅会同省经信委、省财政厅以及建材冶金、医药、化工、机械等行业协会组织规划若干条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等领域的产业创新链,尤其是那些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组织这些产业创新链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实施重点项目计划;省财政提供专项资金对产业创新链进行连续扶持,省政府出资组建科技投资担保公司,为链内承担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项目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省政府为企业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共同构成“创新联盟(技术支撑)→创新技术(项目)→资金支持→贷款担保或贴息”的投融资扶持模式,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耦合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式。
5.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等民间自律性组织是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的补充完善,能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润滑和桥梁作用,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度缺失而产生对抗性的结果。第一,建立参与重大决策的长效机制。建议借鉴日本“审议会”的方式,针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重点产业,建立由行业协会、专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评估行业运行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并将有关情况报送政府主管部门。第二,打造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倡导和鼓励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或创新联盟,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建立创新成果的扩散和分享机制,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新型组织模式。第三,加快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业标准制定和“质量兴业”活动。鼓励支持协会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制定行业标准,一旦成熟应尽快升级为省级标准,形成行业多层次的标准体系;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标准方面的国际交流,促进标准的国家间互认活动;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兴业”活动以及品牌建设。